2013寶藏巖燈節展覽-如畫美景
http://metoo.pixnet.net/blog/post/28450061
【寶藏巖生態導覽系統正式上路】
最近來逛寶藏巖的朋友們是否覺得聚落有點不一樣?出現許多「小本書」手繪風格的植物解說牌?
即日起除週一休館,民眾至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三角窗服務處登記,即可免費獲得融合劉克襄文字及「小本書」手繪風格的《寶藏巖生態手冊》,拿著小手冊對照植物解說牌,按下語音導覽機按鈕,即可聽到由劉克襄親自錄音的導覽內容,歡迎大家前來探索寶藏巖聚落吧!
■ 語音導覽機租借注意事項:
(1) 租借時間:週二至週日11:30~16:30。
(2) 租借導覽器時,請抵押有照證件;若未帶證件,則不予以租借。
(3) 導覽機請勿攜出園區。
(4) 為避免摔落,請將導覽機掛在脖子上。
(5) 請於17:30分前,歸還導覽機,並取回您的證件。
(6) 若逾時未還,將處100元罰金。超過一小時,則累加100元。
(7) 基於衛生問題,請自備耳機。
(8) 最後租借時間為16:30,超過16:30,將不予以租借導覽器。
(9) 借用之導覽器遺失或損壞時,須賠償新台幣1500元整。
(10) 語音導覽器之數量有限,敬請見諒。
在某種意義上
《光壩》
燈光裝置
壓克力、PVC、LED、太陽能晶片、紅外線感測器、PCB、金屬、線材
光,以各種形態存在於我們的環境,就像是空氣和水;只要稍不察覺,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光的存在。雖然光沒有像水或是空氣那樣可見的貧脊,至少目前還不是;但是面對過度使用或是溢散的光線,有沒有可能,像是築一個水壩儲水的概念,把光存下來,或甚至是回收之後再利用?
作品藉由人造光源直接照射太陽能板的機制,回收部分光線,產生電力再回到發光體發光的循環,探討光被回收再利用的想法;希望不僅是呼應節能的議題,同時希望有更廣的角度去討論光溢散,光害等等的照明汙染議題。太陽能科技已經不是新技術,但作品的呈現,概念已經不在於收集太陽光,而是探討收集人造光源的可能性。
■ 豪華朗機工
《日光域.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裝置
改裝燈具、LED、聲音、電腦程式
《日光域》,期待以一種客觀模式,闡述人類與科技後文明的攣生關係。也因此,這是一場關於消耗與環保、價值與本質、末世寓言與無感的相對論。這件作品用藝術家所收集的廢棄燈具進行改裝;換言之,它呈現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科技物件,當我們和作品相遇,作品不刻意提供一個陳述或答案;相對地,它是一個經驗,也是關於人類與科技的某事物。光靜謐地流洩,形狀時圓時缺,有如丹尼‧鲍伊(Danny Boyle)在電影《日光》(Sunshine)中的觀察室,觀察著地球萬物賴以為生的太陽,那些細微難辨的淺淺施授,日光若能滋養地球,看著太陽,能不能觀察出一席客觀的共感呢?於是藝術家創造一個幾乎靜止的片刻,誘發漫無目的而閒逛的觀眾去觀看。
■ 許唐瑋
《異次元裡的小花園》
裝置
玻璃纖維、烤漆
《異次元裡的小花園》創造了一個自我指涉的世界。作品發想自藝術家意想之外的生物假想,連接到真實世界的虛擬經驗。這批物種是來自無以揣測的未來,也就是指經過快速的科技變化,化學發展,生物之間的實驗交錯配製後,失控變異的生化物種。許唐瑋直接對科技進化本身做道德批判,藉由想像的視覺景象,具體而微地呈現一幅物種錯置,氛圍怪異的奇異景觀。
■ 林建佑x林韋佑x蘇家賢x黃法誠x廖沛怡
《傾巢而出的漫遊》
裝置
燈具
這件作品所誘捕的不是「真實」,而是「想像力」。就像童話般的隱喻,每個燈具的造型都被賦予模擬人類行為的模式,無可避免地,這樣的隱喻是一個陳述,藉以對實際生活中的環境所做的回應。同時,當作品具有表達力,仍然與場域有特定的依附關係,所以創作者想說的是一種隱含著寶藏巖生活記憶的枝微末節,將隨著燈具漫遊在城市每一個角落裡。
■ 王明霞
《躍˙讀》
裝置
文字、壓克力、燈管
《躍˙讀》,是關於一首詩的閱讀,是寶藏巖的地景閱讀,也是光的閱讀。
藉由白晝的日光,順著文句閱讀,它是一首詩,隱藏著某種原始的意境。夜間,從燈管裡透出的光不停地躍動,讓文本變得斷裂、破碎,重新建構了閱讀的訊息。於是,真實與虛構疊加,作品只存在當下的動態中。同時,利用不同的光源創造變異的文本也暗示著寶藏巖歧異多變的樣貌。
■ 梁夢涵
《跳舞的幾何與靜止的有機》
偶裝置
保麗龍,牛皮紙,紗布,金屬
幾何與有機,也許矛盾或相似,藏在萬物中。任何形體可幾何也可有機,取決於觀賞者。此作品讓觀賞者操縱型態,在形體與空間的關係中,從幾何中發現有機,有機中組裝幾何,在操作同時,操縱者無意識中成為被操縱者。
■ 羅紹徽
《黑子:宇宙花園》
燈光裝置
從波赫士的小說「歧路花園」想像寶藏巖為一個無限綿延的空間。每一個空間都似曾相識,同樣的場景反覆再現,身旁擦肩而過的人一同編織新的故事。夜晚的城市是神祕的劇場,我們親臨現場攜手演出:每一次的歷地重遊,重新撞見宇宙花園,只有不斷追尋的人才能私藏這個夜晚。
■ 翁偉翔
《休眠火山》
裝置
複合媒材
曾經看過一部科幻寫實電影,電影裡描述一位科學家收到外太空來的訊號,利用這個訊號組織成一個前往宇宙的載具,向外太空出發探索訊號的來源。當科學家來到了距地球遙遠的不知名星球的上空,他向下俯視看見了許多微小燈光的亮點聚集成好似一座城市的景象,他隨即說了一句:生命(life)。寶藏巖像是隱藏在巨大的城市下,但是當夜晚居民的燈火亮起時,我們從城市的另一端望去,在這些燈光聚集下發現了這個聚落的真實存在。
■CBMI
《豪想要的時候》
燈光裝置
電子裝置、螢光燈管、霓虹燈管
自由之中,虛空之前。
悲從中來,不亦樂乎?
《豪想要的時候》創作計畫,試圖呈現台灣年輕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網路化的時代,所生成之信仰的遺失、想像的貧乏、價值觀的狹窄,及其感官、慾望的渴求。
沒有趕上的歷史無法重現,我們關注現在的狀態,追索我們之所以「恍惚」的來源,追索我們何以「斷裂」?又從那裡開使進入被支配的無盡迴圈中?
在充滿記憶與遊靈的寶藏巖,《豪想要》從過去及未來被召喚而出。如同寶藏巖曾自在的成長於於泥土河流之中,《豪想要》以充滿生命的姿態,從廢墟中攀爬而起。
■ 米索空間設計
《輕亭》
空間裝置
竹條、壓克力、光
作品概念是在寶藏巖的高點創造一個視覺點,融入村落並且成為景觀的一部分。設計概念源於過去元宵節提的燈籠,不僅能從遠處欣賞,參觀者更能進入燈籠的裡面,自由穿梭。作品以傳統燈籠的結構材料-竹子,及新的雷射切割技術壓克力穿孔,將細竹一根根的串起來形成一個竹棚,再將一個個竹棚連接成主體。創造有趣的休憩空間,開放給遊客、藝術家及村民共同使用。晚上從竹棚中心打光,利用細竹製造柔和的燈光,讓原本開闊的屋頂變得細緻。
■ 陳建智
《集光片語》
裝置
竹子、現成物、燈光、聲音
《集光片語》將著眼於此地住民及其生活,擷取過去與現今持續疊加交織的記憶、話語和動靜,將珍貴過往的殘存回憶、當下生活的真實聲響凝縮。隱藏在竹造建物中的燈光明滅閃爍,在靜默中與空間、環境和人產生對話,發散絮語的張力,隱喻空間的治理不論如何變遷,聚落中的生活和事物,延續的存在,在城市風景裡,發散靜謐卻不容忽視的異質存在。

1. 圓滾滾紙燈籠
師資:二皿手作紙設計
時間:2/24(日) 9:30-12:30 , 14:00-17:00 ; 3/10(日) 14:00-17:00 共三場
課程中運用可回收利用的素材取得造紙纖維,再結合燈泡科技的使用創造屬於自己的手工紙燈籠。讓民眾透過造紙過程和手作品的獨特溫熱感,體驗傳統與新潮的結合,並藉此體認珍惜天然資源、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永續發展。
2. 記憶漫遊
師資:『小本書』林欣誼+『OpenLab.Taipei』鄭鴻旗
時間:3/9(六)-3/10(日) 9:30-12:30 國小組 ; 3/9(六)-3/10(日) 14:00-17:00 成人組 , 共兩梯次, 需完整參與兩天課程
工作坊不僅著重手作物的製作過程,並透過藝術家們的記憶領民眾去『思考』『觀察』『收集』『整理』,走在村子的路上,去締結屬於他們和村子的記憶片段。希望『如畫美景』在民眾心裡不單是一個展或是一個漂亮的物體,而是真真實實與寶藏巖這個村子發展出一段聯結,一個屬於他們的奇幻旅程。
(1) 帶大家觀察寶藏巖,並設計影像內容,製作盒子用來裝設能夠捲動的影像。
(2) 繼續成影像內容,並且完成作品內的捲動機構與組裝。
3. 在藝起‧手作Toy Theater
師資:薛美華
時間:3/9(六) 09:30-12:30 國小組 ; 3/9(六) 14:00-17:00 成人組 ; 3/10(日) 14:00-17:00 國小、國中組, 共三場
透過黑白的視覺畫面,創造出環境的縮影,人儼然成為都市景觀的配角。
我們化身為城市舞台裡流動的光影,置身如畫美景之中。
開啟光影探索的祕境、光影遊戲、光影偶、手作光影Toy Theater
圖文引用自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網站
2013燈節
http://metoo.pixnet.net/blog/post/28293324
▷ 看看現在有什麼展覽... Go! http://metoo.pixnet.net/blog/category/1502521
▷ 看更多展覽心得文章... Go! http://jc1015.pixnet.net/blog/category/145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