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建築偵探的奇幻旅程—李乾朗建築手稿暨收藏展

         榮獲第15屆臺北文化獎的李乾朗教授,投身古蹟保存及教育推廣逾四十年,其銳利的眼光與精準的筆鋒,不僅能看透建築,還能將其所見精髓與特殊趣味分享給大眾,被譽為古建築界的「偵探」。

          本次展覽分四大主題,不僅展示李乾朗教授親手繪製之各類古蹟建築圖稿,同時可欣賞到其收藏的珍貴墨斗等古建築工具,展間搭配各式模型、互動裝置與影片播放,引領觀眾以近距離的觀賞方式帶領觀者進行一場奇幻的古建築之旅。

 

活動名稱 建築師的博物館筆記講座6-台灣,行古蹟:會說故事的老建築*現場報名者請於13:30土銀一樓領取號碼牌
活動照片
 
 
活動地點 土銀展示館 3樓視聽教室
活動類型 博物館講堂
活動日期 2012/12/23(日) - 2012/12/23(日)
活動時間 14:30~16:30
報名期限 2012/11/21 上午 10:00:00(三) - 2012/12/21 下午 05:00:00(五)
活動費用 活動免費但需購票入館
參加對象 一般社會大眾
參加人數 70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已報名額滿,請參考其他報名方式

現場報名:30名,13:30土銀一樓領取號碼牌

聯絡人 羅育如小姐 (02) 2382-2699 轉438
活動說明

逛畫展,也看博物館建築!城市旅行少不了的『博物館巡禮』,在感受藝術氛圍之餘,也可以親身體驗當地建築標的。當博物館建築跟內部展覽一樣具有吸引目光的魅力,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觀賞?又有什麼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也別錯過的博物館呢?本系列演講邀請六位建築家,分享他們與城市、建築、空間的相處對看,試著從建築師理性目光切入建築空間,從感性的角度觀賞藝術美感。

講題:台灣,行古蹟:會說故事的老建築

講師:李乾朗 /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

活動時間:12月23日(日)14:30~16:30

入場時間:網路報名與現場報名觀眾皆14:00開放入場   ☆ 14:20未完成報到則視同棄權,名額將轉出給現場報名觀眾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40名(請至臺博館官網www.ntm.gov.tw教育活動報名) 2.現場報名:30名(*13:30土銀一樓領取號碼牌,每人每場限領1張,發完為止)

注意事項:

  • 14:00~14:20開放網路報名者與持號碼牌(1~30號)的觀眾入場,14:20~14:30如現場座位有餘,開放候補觀眾(31~40號)入場,演講開始後恕不開放入場。
  • 本活動並無劃位或保留座位制度,持號碼牌與網路報名者僅表示入場優先權,並不保證座位位置,恕無法為來賓保留座位。
  • 現場報名觀眾請憑號碼牌入場,號碼牌請妥善保管,遺失、毀損恕不補發,敬請見諒。
  • 如您需公務人員學習時數認證,請於簽到單上留下姓名與身分證字號,以便本館工作人員處理。

聯絡人: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羅育如小姐02-23822699#438、典藏藝術家庭行銷企劃部黃鈺佳小姐02-25602220#371

相關檔案下載 建築師的博物館筆記講座簡章(doc)



 畫老房子為臺北留下珍貴歷史 古建築偵探的奇幻旅程─李乾朗建築手稿暨收藏展

文/張錦德
圖/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進臺北市中山堂,這棟曾歷經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臺灣民主國的臨時總統府、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在1932年重新改建為臺北公會堂,百年來見證著政權遞嬗的烽火兵燹。
 
在這棟堪稱最豐富的歷史課本上,正在展出「古建築偵探的奇幻旅程之旅──李乾朗建築手稿暨收藏展」,這位古蹟界眾人口中的李老師,同時也是第15屆臺北文化獎的得主,40年來在古蹟保存與臺灣建築史研究上的努力,突顯臺灣傳統建築的重要性。而這收藏展,也為這棟百年建築,寫下驚奇的一頁歷史。
 
建築啟蒙 源自大學時期
出生於臺北大稻埕的李乾朗,從小看著也是學建築的父親拿著丁字尺、三角板,開始對蓋房子感到新奇,但要說到建築的啟蒙,則要追溯到大學時期。1968年,李乾朗進入文化大學建築系,成為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盧毓駿的學生,這位一輩子倡導建築物要有古代中國因素的老師,影響他並未如同一般建築系學生一般走向建築師的行列,反倒展開對古建築的濃厚興趣。
 
之後他陸續結識了民俗田野調查學者林衡道,與大量拍攝臺灣鄉土民居題材的席德進,他們經常一同勘察古厝,打開他對建築的另一扇窗,「在席德進眼中,傳統建築的燕尾翹脊就如同書法的壓筆提筆,融合著各種中國文化,我頓時豁然開朗,開始學習用文化、美學等多元角度去體會。」李乾朗說。
 
1974年,大學畢業的李乾朗抽中了金馬獎,前往金門服兵役,相對於其他役男的忐忑不安,他形容自己反而是如獲至寶,「金門的閩南式傳統聚落,使我樂不思蜀,只要一放假,我就周遊閩南建築聚落中,寫生、拍照、紀錄他們。」期間他收集了很多金門民間的建築圖檔照片,遇到工匠修繕古屋時,也會把握機會虛心請教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用偵探眼 鑑賞古建築
返臺後他參與彰化孔廟的調查測繪,第一次有機會以錄音與筆記本,對鹿港大木匠師施水龍進行訪談。常年的田野觀察,訓練他用偵探的眼在鑑賞古建築,不但仔細觀察屋脊陶飾與地面石板,連藻井內的塵封之處也不放過,選擇用解剖學的方法,更深層地去探究建築的一磚一瓦。
 
70年代的臺灣,對於傳統或近代建築的研究非常貧乏,大學教育走的又是西方路線,李乾朗深深體會到除文獻史料之搜羅外,第一手資料的調查與蒐集,是累積臺灣建築研究成果的不二法門。這一時期也是建築界動蕩的年代,臺灣經濟正在起飛,新式大樓、工廠隨著各種開發建設正鋪天蓋地的展開,相形之下古建築反而是以驚人的速度消失,老匠師一個個凋零,他們手上的工具手稿或施工手冊,也在後人不理解價值的狀況下慘遭遺失散落。
 
1978年,原本位於敦化南路的林安泰古厝,因面臨道路的拓寬即將拆除,當年他與王鎮華、夏鑄九、馬以工等人率先發起搶救運動,公開致信給當時市長林洋港。在那文化資產角色未明的年代,雖然未竟全工的原地保留,但所幸有這群先驅者的大力奔走,如今在新生公園後面還能看到拆遷重組的古厝。這次事件也激化他保存傳統建築的心志,「自古以來,建築就不是兒戲,表現上反映人們的迫切需要,與歷史的關聯是很誠實的。」他認為古蹟就是無字的歷史課本,歷經了戰亂、災害還能保留下來,很值得去尊敬。「古蹟是所有古今的人所共有,就連你的子孫都有權為它發聲,怎麼可因交通不便這麼膚淺的理由,而把它拆了?」他語重心長地表示。
 
手繪建築圖 展現對古建築的喜愛
一走進「古建築偵探的奇幻旅程之旅」,一座近三米高的巨大仿製臺北城城門矗立在展場,四周則是一幅幅手繪建築圖稿,從展品中更能感受李乾朗對古建築的喜愛。這些都是他歷年來親手繪製的圖稿,他花相當多時間用偵探的眼光,觀察、繪製而成,其中又以臺灣傳統建築佔多數,「說奇幻也不奇幻,這些房子都在我周遭,我只是比較熟悉罷了。」他說。
 
兒時喜歡畫圖,被鄰里暱稱為「畫圖仙」的李乾朗,小學及初中時期就曾向前輩畫家陳敬輝學習水彩畫,念師大附中時參加了「寫生會」,更受水彩名家馬白水的影響,畫房子對他來說是一件「自得其樂」的事。
 
「用相機有它的優缺點,畫畫也是,優點就是可以選擇再選擇。」談起為何要用繪畫方式記錄古建築,李乾朗指出每次一到建築物面前,他不是馬上拿筆作畫,而是爬上爬下、左看右看,觀察一番,常常一間廟宇就能畫出十幾張圖,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以臺灣建築經典案例—萬華龍山寺,每一棟建築例如三川殿、大殿、鐘鼓樓……都獨立畫出;他不僅畫出外觀,也支解各部,樑柱、斗拱、藻井等,都以透視圖呈現,並將上面的雕繪、剪黏、泥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一一保留細節,為了精細呈現,還隨身帶把小尺去量。
 
林安泰古厝、台北故事館、新竹城東門、臺南地方法院、中國福建華安二宜樓、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會場所展示的手繪圖,都是李乾朗過去在現場揮汗所繪製,常常一間廟宇就待上一整天。為了如實畫出建築構造,在拜訪這些古建築時,有時候還得掀開瓦片,打開屋頂,爬進去看每一根樑柱的結構,以新竹的東門城為例,他還得翻開清代時期的材料清冊去核對。「如果說草木皆有情,城門會感激你,因為我沒有辜負他們,把建築最細膩的一面呈現,我是它的代言人。」李乾朗笑說。至於那些找不到資料,也看不到的結構的老建築該怎麼辦?就得靠他對房子的了解,以及一些想像力,才能逐一還原老建築的原貌,所以稱他是建築界的偵探,一點也不為過。
 
建築老工具收藏 展出最愛的墨斗
現場也展示了多年來李乾朗所收藏的墨斗,有臺灣型、閩粵型、江南型、華北型等,另外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墨斗。墨斗是木匠施工的工具,華北的墨斗外觀典雅,也很制式,上頭一定會雕花草或雲紋,曲面較多,易於手持,偏向實用。墨斗旁邊設有轆轤把轉動收線。」拿起墨斗,他一一解釋:「反觀江南,或國外的墨斗,外觀上多了變化、巧思。日本人喜歡龜鶴,會在墨斗上浮刻龜鶴,象徵長壽。我曾看過一只墨斗,刻成蜘蛛樣子,還會吐絲啊!」談起墨斗,李乾朗臉上堆滿笑容,樂此不疲;他拉起墨斗上的墨繩現場示範,一彈、一轉、就像弓手射箭,讓人驚豔連連。
 
事實上這個被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喻為「時間的品味者、空間的銓敘者」的老頑童,不只收藏墨斗,凡是建築工具,具有歲月的痕跡,舉凡鋸子、斧頭等,他也不放過,只不過眾多收藏中,最愛的還是墨斗:「鋸子、斧頭是第二道工具,墨斗才是第一道工具。古人說:規矩準繩,是指測量圓、方、平、直等的儀器,其中繩就是墨斗,代表著規矩、法度,沒有這些,怎麼蓋房子呢?」語氣中流露出建築人實事求是的精神。
 
除了象徵規矩,對李乾朗而言,老工具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意義─每一項工具都曾經有個老工匠所執有。他不但收藏工具,也記錄這些老工匠的絕活,更對他們的故事深深著迷。「老工匠的絕活都藏在腦袋裡,你不去記錄他們,這些東西就會消失在地球上,那是人類的損失啊。」不捨老建築、老師傅的快速消逝,做為古蹟保存的先鋒,李乾朗未來仍繼續秉持著「走到哪,畫到哪,記錄到哪」的精神,為後代子孫搶救更多的美好記憶與文化資產。
 
古建築偵探的奇幻旅程──李乾朗建築手稿暨收藏展
■時間:2012/10/6(六)~ 2013/1/15(二),週一至週日10:00~17:00
■地點:中山堂第一、二展覽室(臺北市延平南路98號2樓)
■票價:免費
■電話:02-2381-3137轉155、156
※即日起,每日11:00、14:00兩時段,前10名參觀且留言的民眾,可獲贈展覽的手冊,送完為止。


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 
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
活動期間:自101 年1 月1 日起,至101 年12 月31 日止
集點方式:凡參加本館所舉辦的一場推廣活動,活動結束後即可獲得1 張集點貼紙。
贈品兌換方式
1、 集滿6 點,即可兌換精選「國史館影音出版品」1 份。
2、 集滿12 點,即可兌換精選「桌上遊戲」1 份。
3、 集滿18 點,即可兌換「國史館悠遊卡」1 張 。
※詳情請參閱「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簡介。
 

▷ 看看現在有什麼展覽... Go!
▷ 看更多展覽心得文章... 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