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春節系列活動繽紛登場 燈籠特展、春聯窗花喜迎春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策劃執行的「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春節系列活動,即日起至3月31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熱鬧舉行。整個剝皮寮街區在長長紅燈籠、繽紛窗花與各式春聯打造下洋溢濃厚節慶氛圍,更有國內外十六位藝術家的別出心裁的創意燈籠展出,相當吸睛。白天與入夜各有風情,街區裡處處可見擺姿勢拍照留影的遊客。 
   
    國際知名藝術家洪素珍特別為換上春裝的剝皮寮打造入口意象「紅團圓」,這件裝置藝術作品,用十多把紅傘呈現傳統年節的喜氣,藉由傘頂的八個面隱喻八卦的陰陽交替的生生不息,傘下竹架構蜘蛛網般的外形,象徵一面保護大地的天網,以現代藝術的視覺形式傳達了老祖宗的智慧。 
  
「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春節系列活動,將紙燈籠比喻做冬至過後、白晝漸長,正在回來路上的太陽。剝皮寮歷史街區,這條台北僅存的清代街廓,掛上長長紅燈籠,處處可見阿善師揮毫的趣味春聯,繽紛張貼的窗花相當討喜,窗花來自藝術家的創意及巧手,有童趣的柿子、魚;有小朋友工作坊的隨興之作;更有日本藝術家用銀杏葉做的窗花。 

    此外,在剝皮寮這個歷史空間的舞台裡,16位國內外藝術家與設計師,針對時序的嬗變,因環境而生的觸動及對來春的期許,幻化成一個個跳脫尋常的燈籠,打造「燈籠秘室」。李朝倉運用斗笠創作的「生生不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黃麗婷以「纏」的概念製作光的容器、井口康弘以日本和紙和紅葉拼貼對生命循環的感動、來自英國的臺灣女婿剪紙藝術家Tim Budden用剪紙放飛春蝶、設計師組合兩個八月打造的互動式祈願光明燈「眾願」,更是吸引民眾寫下自己對來年的期許繫在燈網上共同完成這件作品,將春回大地的感念具體而微地收進燈籠秘室裡。 

    除了燈籠之外,藝術家阿格、詩人管管、以及來自臺東的藝術家Heidi,也受邀於傳統的建築空間中妝點新意,精心張羅出「藝術家的春節會客室」,並分別春節期間親蒞現場,用詩歌吟唱和即席創作的方式與民眾拜年。而年輕的新銳藝術家呂靜宜和邱娉勻,從初四到初八也都會在藝術家春節會客室單元裡,用零時差的實境創作展現一切都在新生與躍動的春意。
  
    除夕休園至初三,初四恢復開放的剝皮寮街區,在新春期間更安排了多元的DIY參與式活動,2/13(初四)下午在剝皮寮演藝廳有手剪春花活動,教你如何為窗戶穿上喜氣。春聯不一定只有字,也可以用圖代表,2/15(初六)的貼福氣活動,就將帶領民眾動手繪春聯,討個一年好福氣。 

    展覽期間的每個週日下午更邀請屹立將近一甲子的長壽號茶桌仔店重返剝皮寮廣州街與康定路轉角,重現老艋舺過往的喫茶況味。下午14:00-14:50、15:10-16:00各一場次,當天13:00起接受民眾登記預約(每場次限量16位名額)。 

    2/24元宵節當天18:30開始,更有剝皮寮歷史街區首見的燈籠遊街活動;18:00開始發放傳統紙燈籠。除了回味童年提燈興味,現場亦有大樹下講古、傳統戲曲表演,以及猜燈謎活動,將為整場系列活動領向高潮,在歷史街區之中炒熱節慶氣氛。 

  文化局表示,「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特展讓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白天與夜晚有著截然不同的年節氛圍--誠摯邀請大家於新春期間前來剝皮寮走春,拜訪藝術家會客室、參與DIY活動,一同感受紙藝藝術、歷史氛圍與年節氣息少見的完美結合!各項活動詳情可上活動網站查詢:http://2013bopiliao.culture.gov.tw

▋剝皮寮歷史街區除夕休園至初三,初四恢復開放,系列活動一覽如下: 
2/13(初四) 14:00-15:00    手剪春花DIY 
2/14(初五) 14:00-17:00 阿格說說唱唱 
2/15(初六) 14:00-15:00    貼福氣DIY 
2/16(初七) 14:00-17:00 管管詩詠生活、禮讚春天 
2/13-2/17 (初四至初八) 下午2:00-5:00藝術家呂靜宜和邱娉勻即席創作 
2/24(元宵節) 18:30-20:30提燈趣-元宵燈籠遊街 (1800開始發送燈籠) 
3/8-3/31(每周五六日) 下午2:00-5:00藝術家呂靜宜和邱娉勻即席創作 
3/23(六) 14:00-17:00    Heidi的心靈藝術彩繪 
2/1-3/31(每週日)下午14:00、15:10各一場重溫長壽號茶桌仔店喫茶況味

 S阿格春節會客室藝術家阿格打造的會客室將會是個充滿光影流動與即興歌聲的空間--文化局絮霏攝.jpg   S詩人管管在自己打造的春節會客室裏吟詩,與民眾分享生活--文化局絮霏攝.jpg

 (左圖)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阿格打造的會客室將會是個充滿光影流動與即興歌聲的空間
 (右圖)爽朗幽默的詩人管管在春節會客室裏吟詩弄墨與民眾分享生活。

 

S即景2--文化局絮霏攝.jpg

剝皮寮歷史街區裡掛滿紅燈籠、充滿童趣的春聯、窗花處處可見,年味迎春,相當吸睛。
S剝皮寮街區裡的年節氛圍--文化局絮霏攝.jpg 
S劉維公局長也在「眾願」互動光明燈作品上繫上自己的新年祈願--j文化局絮霏攝.jpg


劉維公局長在「眾願」互動光明燈作品上繫上自己的新年願望。眾人祈願繫滿時就是個長長紅燈籠。

S李朝倉作品--生生不息-發想自斗笠.jpg

李朝倉「生生不息」發想自斗笠

S紅團圓裝置作品白天即景--文化局絮霏攝.jpg

洪素珍利用紅傘、竹結構的裝置藝術「紅團圓」以八卦隱喻陰陽交替、象徵避邪。白天黑夜穿梭其間風情迥異。
S入夜散發迷人喜氣氛圍的「紅團圓」.jpg


圖文引用自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世說艋舺檔案特展 帶您回顧往日風華

「萬卷道艋舺,風華永流傳!」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自即日起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臺北市和平西路3段120號4、5樓)展出「世說艋舺檔案特展」,展出主題為「漫遊艋舺、戶政風華、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大解析」等系列。歡迎市民朋友、學校師生及各界人士蒞臨參觀與指教!

萬華戶政事務所主任洪進達表示,萬華舊稱「艋舺」,是早期臺北發跡之地,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即是最好的證明,「萬華」就是希望更名之後的艋舺「萬年均能繁華」之意,萬華戶政透過「漫遊艋舺」系列的展出,帶您從全臺第一座示範性公營市場-西門紅樓、散發著老艋舺氛圍的剝皮寮、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到有百年歷史的糖廍文化園區,深度認識萬華的人文之美。

戶政風華系列,則是展出了出生、結婚證書檔案自民國以來的格式變化與臺灣的婚嫁、禮俗介紹,三書六禮即是從古至今流傳的傳統婚姻禮儀,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略有改變,例如「問名」即男方探問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今稱「合八字」。而傳統婚禮儀式繁複,聘金、嫁妝對於貧困家庭而言負擔沉重,及部分家庭缺乏男性繼承宗祠等因素,出現招婿、招夫等不同於嫁娶婚的特殊變則,對於現代人而言,彷彿是戲劇裡才有的情節,都是早年時空背景下真實上演的事呢!

萬華戶政事務所也特別深入整理了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各項解析,帶領對日治時期戶籍用語不熟悉的民眾,透過輕鬆活潑的圖說介紹,認識其中真正的意涵。尤其是職業記載,更是特別,「搬人夫」是指運搬工人,「腦丁」竟然是指製樟腦之人,這些特殊用語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期盼關懷在地人文的朋友,千萬不容錯過,快跟著萬華戶政的腳步,一起來認識戶政檔案,漫遊艋舺之美,重溫過往美麗的光陰年華。

有三個紀念章(集章活動)

圖文引用自 萬華區戶政事務所網站

甜點‧故事‧台灣味
@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區 2012.12.1~2013.4.7
有一個紀念章


[遊記] 龍山寺景點~尋訪「剝皮寮」老街

鄉土教育中心因館內工程施工訂於,3/11(一)起,至3/31(日)暫停接受團體預約導覽(未開放參觀),敬請大家包涵。
中心聯絡電話:886-2-2336-1704

2013燈節
http://metoo.pixnet.net/blog/post/28293324

▷ 看看現在有什麼展覽... Go!
▷ 看更多展覽心得文章... 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